第十章 骑兵

  这个时代,骑兵优于步兵则在于其超然的机动性,无与伦比的冲击力,以及集团冲锋给步兵带来心理上的极大压力。
  骑兵,自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赵国名将李牧曾经用万余骑兵配合步车兵大破匈奴,歼敌十万;而后在秦国一统六合的战争中,白起用精骑五千截断赵军,轻骑成功袭击赵括率领的四十万赵军的粮道,使赵国大败。
  此战骑兵的成功是关键,四十万赵军皆被坑杀,赵国从此一蹶不振;再有秦始皇派蒙恬领兵三十万北击匈奴,秦国的骑兵也曾大放异彩。
  一代战神项羽破釜沉舟,率领两万骑兵与秦军九战九捷,成功击败秦将章邯率领的二十万秦军,威震诸侯。
  项羽又率领三万骑兵几乎全歼汉高祖刘邦率领的诸侯联军近五十六万的军队,并斩杀近三十万,从此彻底改变人们对骑兵的认识。
  匈奴一代雄主冒顿单于率领四十万精骑将汉高祖刘邦围在白登,要不是汉高祖刘邦耍了点小计谋糊弄住冒顿单于,恐怕就会死在白登山上了,最后也不得与匈奴和亲。
  汉武帝时期一代人杰卫青、霍去病率领十万汉骑,数入大漠,转战千里,终于把匈奴打残,一雪汉人近百年的耻辱。
  西凉军之所以称雄天下靠的就是西凉铁骑。
  现在的西凉骑兵战斗力强悍,也许在别人的眼里已经是非常优秀了,但是在董守业的眼里还远远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当然为了使麾下骑兵达到自己的要求,董守业也积极地将自己脑海中关于骑兵的一些认知,或者是二千年后的一些先进经验掺杂在骑兵的日常训练中。
  在长安空闲的这段时间,董守业一方面是跟着自己的师父郑泰学习儒学,另一方面则把精力放在对自己麾下三万多兵马的训练方面,尤其是其中的骑兵部队更是重中之重。
  现在的骑兵还是没有马镫的骑兵,马背上也没有高桥马鞍,更别说什么马蹄铁之类的东西了,但是董守业也已经派人秘密制造这些东西了,目前这方面主要的动作就是研制马镫和高桥马鞍了,经过近半年的努力,董守业也已经找到合适的工匠,并把安置在一些秘密的地方开始制造,虽然已经有了一些成品,但是还远远不够批量装备部队的。
  为了保密起见,董守业也只是在自己的坐骑上以及自己麾下灰熊军中最精锐的二千多骑兵装备,并且严格保密。同时,为了保险起见,这二千骑兵都是远离大营,独自训练的,而且是董守业亲自训练。
  好在这些人都是心腹中的心腹,是董守业的便宜老子董卓从麾下的亲军中给自己宝贝儿子配备的最精锐的力量,当然他们也有个闻名天下的称呼——湟中义从。
  湟中义从,是董守业的便宜老子董卓在西凉与羌胡作战多年建立的精锐部队。董卓在西凉与羌胡叛乱者大小百余战,立功无数,威震西羌,很多西凉的汉人、羌人、华人慕其豪勇而加入其部队,又有屡次战胜从战俘中收降的败兵,从而组成所谓的多民族混合部队号称“灰熊军”,而湟中义从便是灰熊军中的核心。当然,董卓只是拨了一部分给自己的儿子,作为自己儿子手中的一把利刃。在董卓进入洛阳之前,整个“灰熊军”精锐部队约三万余人,而在这三万之中还有一万人是精锐中的精锐,那便是湟中义从。
  董卓一出手就给了自己儿子湟中义从二千人。当时董守业领兵出征白波贼的时候,共计领兵一万人,其中八千人是从董卓麾下的亲军中调拨的,也就是从西凉军中最精锐的部队灰熊军中调拨的。
  董卓在率领西凉军取得攫取朝廷的最高权力之后,麾下的灰熊军数量也得到一定的扩充。现在灰熊军总人数差不多有五万多人,以原先灰熊军三万余多民族混合部队为基本框架组成。这支部队是董守业的便宜老子董卓长期与西羌作战而精心培植起来的部曲,可以说的上是董卓的私人武装,是天下一等一的精兵。
  对于“湟中义从”,董守业的便宜师父郑泰曾经说过:“天下之间最为勇猛善战,而今依旧存在的部队,当属并、凉、匈奴、屠各、湟中义从、八种西羌,皆是天下人畏惧称道的。”
  董守业作为董卓的儿子,统领自己老子的部队,自然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而且麾下将士忠诚度极高,足堪信任。于是,董守业顺利执掌这一部分部队之后,便是悉心经营,小心训练。现在可以说对这支部队是有如臂使,运用自如。
  董守业这次支援胡轸,支援洛阳时特地将步兵与骑兵分开而行,也有考校这段时间训练成果的意思,毕竟训练的好不好,也需要战场的考验才能得出结论。训练时是条龙,战场上是条虫的话那就糟了。
  任何一支精锐部队的阳城都是实战与训练相辅相成的结果。没有良好训练的部队到了战场上就是一群任人宰割的羔羊,毫无反手之力。而即便是训练得再优秀的部队,没有经过战场的检验也无法称得上是精锐。一直部队只有在优良训练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实战,通过检验部队的训练成果,找出训练中的不足,而作针对性的改进,从而进一步地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这种理论董守业在二十一世纪听说过无数遍,有道是学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