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的旗号来谢家,实则一句经也没有念过,只会陪着太夫人打牌吃喝,听闻谢家大娘子来了,便也急忙唱着:“阿弥陀佛”,连忙脚底抹油地从后门告辞了。
郗氏大步而来。
她高髻盘云,身上穿了件水蓝绫罗褙子,袖口宽博,姿容端丽而不失英气,她虽不年轻了,却通身都是当家多年练就出来的气度与干练。
“我们家纯钧来了。”谢太夫人笑眯眯地对郑氏点点头,即便氏已经嫁入谢家那么多年了,她身为婆母还是亲昵地唤着她的闺名,而不是唤她“郗氏”,老大家的”或是“大郎媳妇”。
她对这个儿媳妇是一万个满意,自打娶了郗氏进门,她立刻便将管家权交出去了,从此吃好喝好睡好,尤其谢家祖父死了以后,太夫人那是更加快活儿了,时不时叫几个老友上门打牌,或是约着出去游山玩水、看戏听曲。
还专看那等雄壮威武的男人打着赤膊唱的杂剧,能看一整日不回家。
城里闷,她还会出城去庄子上住,又有儿孙绕膝,又不用操心琐事,真是快活极了。
郗氏进来后,身后还跟着一个人。
太夫人的目光便又落到其后而来的谢身上,不由吃了一惊。
谢诏其实生得很像氏,他比九哥儿更为英姿勃勃、身形矫健,却因沉浸酒色糟蹋了这副好容貌,平日里总是一副醉生梦死,一步三摇的模样,也总让人忘了他曾是天圣七年设立武举以来,迄今为止最年轻的武进士。
但今儿却好似脱胎换骨了一般,没穿以往那宽大的衣袍,换上了窄袖勒腰的金银线暗绣长袍,腰束墨色革带,脚上蹬着乌皮靴,往日时常喝得蓬乱的头发,此时也用发簪高高束了起来。
这让谢太夫人都一阵恍惚,摸出了谖魂架在鼻子上,仿佛以为自己竟看到了三年前的谢诏。
谢家的孩子几乎都文武双全,谢诏身为嫡长,谢氏又怎会不尽心尽力地培养其长大?可惜这孩子命不好,他刚在殿试中被录取为武进士,隔日,他的恩师徐?便被卷入夺嫡案中,一家三口竟遭人谋害。
借由徐家的冤案,先帝有了由头,毫不犹豫向各大高门士族挥起屠刀,不少世家子弟都成了谋逆案中的同觉,如下饺子一般接连下狱。
削弱士族,启用寒门,先帝正是要用士族的鲜血,为年轻的太子铺路。
三年前,夺嫡案让多少高门大族家倾尽心血培养的孩子皆丧了命。谢诏不顾氏与谢父等人的劝阻,在那样人人自危之际,仍一路追查徐家案,拼死要为恩师讨回公道,可最后还是功亏一篑,遭人暗算,断了一只手。
他如此鲁莽,却能在那样波谲云诡、国潮动荡之际留下一条命,或许是先帝看在当年进宫的谢婕妤独自关闭宫门,以死而全家族的份上了。
但这孩子还是毁了。
三年来,郗氏对其不闻不问,任由其胡作非为,似乎全然放弃了自己的长子,或许也是在向当今官家、向太后以示谢氏全族的臣服吧。
“阿兄......”谢祁也站了起来,他久久地望着谢诏,几乎不能回神。
谢诏冲他一笑。这一笑眉眼如银钩,所有的遗憾尽付谈笑中。
郗氏已坐到谢太夫人下首,亲手奉上一盏热茶,语气平和道:
“母亲,今日三哥儿来寻媳妇,与媳妇说了许多话,”氏一开口,眼眶忍不住微微有些湿润,“这孩子说他想离开汴京,去秦州投奔外祖父,从此好好习武,以备明年出使西域的使团来临,之后他再请他外祖父举荐,随团而去通西域。”
谢太夫人顿时大惊,把茶碗了在桌上,急切道:“这怎么能行?秦州如今乱哄哄的,到处都是作乱的西羌人,没听说么,前阵子连持着大宋旌旗的三品大官他们都敢杀,太危险了!”
谢祁也猛地转头望向谢诏,他一声不吭,只是直挺挺地跪了下来。
这一跪,也叫郗氏泪如雨下:
“母亲,您让他去吧!留在汴京,他什么也做不了,不过蹉跎一生罢了。当年徐家出事,这孩子死活要追查这件案子,结果刚查到一点儿眉目,那两个进城做买卖的证人倒被当街撞死!他自己的手,也险些被斩断了……………后来又生了宫变……………”
郗氏擦掉泪,咬着牙说下去,“为了谢家存续,我们忍下了,不敢再有动作,却苦了他......本以为他一辈子都将如此浑浑噩噩下去,没成想还有清醒的一日,离了汴京也好,不在那群鬼魅一般的皇城司的眼皮子底下,谁又在乎他姓什么呢?”
谢太夫人也黯然,红了眼圈,重重地点头。
“你做母亲的都愿意,我又能说什么呢?我只是......”
她苍老的眼看向谢诏,俯下身去将他拉起来,哽咽道,“三哥儿啊,太婆年纪大了,你这一走,三年五载也不一定能回来,日后与太婆......只怕没有相见之日了?你若是去了,记得多多传信回来,好叫太婆知晓,你是否平安呐!”
谢诏被说得一腔悲苦与不舍又勾了出来,可很快,他还是坚定了起来,重又跪下,重重地给谢太夫人磕了三个头,沙哑地说:“太婆,孙儿日日醉在酒缸里,脑子都浑了,可是昨日孙儿醉醺醺进了一家铺子吃汤饼,却意外被一位小娘子点拨,终
于大彻大悟。”
-->>
43、重新做人